Discuz!NT|BBS|论坛

注册

 
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

孕前多运动能够防妊娠糖尿病 [复制链接]

1#
孕前多运动能够防妊娠糖尿病

   与怀孕前很少活动的妇女相比,在孕前4~6个月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的妇女发生妊娠糖尿病的危险性要低26%,这是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一项研究成果。而运动强度不同对预防妊娠糖尿病的作用也不一样,与缓慢散步的妇女相比,正常和快速散步的妇女发生妊娠糖尿病的相对危险性又降低了 70%以上。如果你不怎么参加剧烈活动,那么通过快速走路和多爬楼梯也能够有效降低发病危险。
  为什么孕前运动有如此明显的作用呢?妊娠糖尿病的发生是因为妇女受孕后激素的分泌发生变化,可能产生抵抗胰岛素的作用,而孕前4~6个月适当锻炼能够稳定体内激素的分泌,减少胰岛素抵抗,进而降低了患上妊娠糖尿病的危险性。另外,随着孕周的增加,在怀孕24~28周时这种激素的分泌会达到高峰,因此,这个时候对孕妇进行有关糖尿病的筛查非常重要。
  妊娠糖尿病的发病率在3%~5%,而且近年来,还有明显的上升趋势,除了运动减少,营养过剩也是增加妊娠糖尿病发生几率的重要原因。因此随时监测体重很有必要,一般孕妇在怀孕的头3个月,体重增加不太明显,三个月之后,每天的体重大概增加0.4~0.5公斤最合适,如果体重增加过快,孕妇一定要注意控制饮食。
  有些孕妇在怀孕初期,由于恶心呕吐,很容易吃口味重的咸菜,这样也会增加妊娠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的风险,实际上,这时孕妇应以清淡饮食为主。
分享 转发
TOP
2#

如何远离妊娠糖尿病?

  妊娠期糖尿病指妊娠期发生或首次发现的各种程度的糖耐量异常,它是常见的产科并发症。那么,怎样才能摆脱“糖妈妈”的身份呢?
    患病的孕妇中,约80%-90%孕前无糖尿病史,约有10%左右在孕前就已经存在隐性糖尿病,只是没有发现而已。随着近几年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的改变,如饮食中能量过高、活动减少、摄入水果过多等,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,由原先的3%上升到6%~7%。
    一般而言,如果孕妇具以下高危因素,妊娠糖尿病更易发生,它们分别是:高龄产妇(年龄大于30岁)、糖尿病家族史、巨大儿分娩史、肥胖、不良产史(流产、死胎、胎儿畸形等)、孕前多囊卵巢综合征等。
  对于有高危因素的孕妇,在第一次产前检查时就应进行有关检查;对于一般孕妇,在孕24~28周须进行糖筛选试验,即口服50克葡萄糖,服糖后1小时测血糖,如血糖≥7.8mmol/L(140mg/dl),需做葡萄糖耐量试验,即100克或75克葡萄糖耐量试验。目前对于妊娠期糖尿病诊断标准还未统一,主要依据美国国家糖尿病资料组的诊断标准:空腹血糖≥5.8 mmol/L (105mg/dl),1小时血糖≥10.6 mmol/L (190mg/dl),2小时血糖≥9.2 mmol/L (165mg/dl),3小时血糖≥8.1 mmol/L (145mg/dl),其中具备两项或超过两项即可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。
  控制血糖,妈妈好宝宝才好
  医生检查出血糖偏高,需进一步检查确认是否患有妊娠期糖尿病。妊娠期糖尿病有何危害?孕妇究竟怎么吃、怎么喝才能在控制血糖的同时,让肚子里的宝宝获得足够营养?如何跟“糖妈妈”说再见?
  妊娠期糖尿病的危害
  妊娠期糖尿病的危害包括:容易发生流产、早产和死胎等;羊水过多发生率增加,为10%~30%;巨大儿发生率增加,在分娩时出现难产和产伤的机会将增多;由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对葡萄糖的利用率降低,在分娩时易产程延长,从而引起宫缩乏力性出血。此外,妊娠期糖尿病使胎儿的死亡率增高,新生儿易发生新生儿低血糖。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所生的婴儿患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几率,是非糖尿病孕妇所生婴儿的6倍。
TOP
3#

均衡饮食控制血糖
  如何均衡饮食以保证有效控制血糖,又能使母子顺利通过妊娠和分娩,是妊娠期糖尿病妇女饮食管理的关键,也是妊娠期糖尿病与非孕期糖尿病的不同之处。最理想的是,通过饮食控制使孕妇既能应对日常生活又无饥饿感,病情也得到控制———
  合理控制总热量摄入 妊娠初期不需要特别增加热量,妊娠中、后期每天每公斤体重按25~35千卡计算,并根据血糖、尿糖等病情随时调整饮食。
  控制单糖的摄入 严格控制易被体内吸收的单糖,如蔗糖、砂糖、果糖、葡萄糖、冰糖等。选择纤维含量较高的主食,如糙米或五谷饭,有利于控制血糖。
  保证蛋白质的摄取 患病孕妇的蛋白质摄入量应该较正常孕妇增多,其中动物蛋白质占1/3。每天最好喝2杯牛奶,以获得足够钙质。
    控制脂类的摄入 控制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量。烹调用油以植物油为主,少吃油炸、油煎、油酥及肉皮、肥肉等食物。
  少食多餐的饮食习惯 每天分三餐主食和三顿点心,特别要避免晚餐与翌日早餐的相距过久,可在睡前补充一些点心。
TOP
4#

切莫陷入三大“误区”
  其实除已患病的孕妇之外,一般孕妇也不能忽视控制血糖,防病治病,尤须警惕三大“误区”。
  误区一 管住嘴巴就行
  在不少孕妇看来,控制糖的摄入就可以高枕无忧了。其实预防、治疗妊娠糖尿病,我们除了管住糖的“进口”,还可以管住糖的“出口”———研究表明,通过适度的运动,可促进葡萄糖利用,从而有利于血糖控制。例如,餐后散步就是一种很好的运动方式,每次30分钟,以不感到疲劳为宜。散步时要尽量避开有坡度或台阶的地方以免摔倒。
  误区二 水果可以敞开吃
  很多准妈妈觉得水果里的维生素、纤维素等可以让宝宝长得快又好,往往猛吃水果,甚至有一天吃一个大西瓜的。殊不知,水果含有大量极易被吸收的果糖,过量吸收果糖正是引发妊娠期糖尿病的最大诱因。因此,孕妇吃水果也要“保质保量”———每天正常饭后吃一两个水果,少吃高甜度水果,选择猕猴桃、柚子等维生素含量高、含糖量低的水果为宜。
  误区三 产后无须再控糖
  绝大多数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产后糖代谢异常能够恢复,但有40%~50%产妇在产后5~10年发展为2型糖尿病。产后5年内是发展为糖尿病的高峰期,并且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可能包含一部分妊娠前存在的糖代谢异常者,因此产后进行血糖检查非常重要。产后12周复查口服75克糖耐量试验,如果正常,以后每2年复查一次。有高危因素者每年检查一次。每次随访同时要进行健康教育,进行科学的饮食指导和体育锻炼。
TOP
5#

妊娠糖尿病痊愈仍高危

  怀孕前要做好各方面的准备,父母有糖尿病、高血压病史的、自己本身较胖的、体重过轻存在代谢方面问题的、反复流产的人都是孕期糖尿病的高发人群,应该引起重视。在孕前就可以采取措施,有效预防糖尿病。
  大部分的糖尿病孕妇会在分娩之后就正常了,因为胎盘分泌的激素对糖代谢出现异常,会随着胎盘的去除自然好转。于是很多人侥幸认为随着孩子的出生,糖尿病自然而然就会好了。

  陕西省妇幼保健院副主任医师刘朝阳指出:这部分得过糖尿病的孕妇在10年后将有30%~40%的人会再次得上2型糖尿病,因此,孕期最好不要变成糖妈妈。
  孕妇糖尿病和其他人的糖尿病还有区别,她们一般多饮、多尿现象并不典型,体重增长过快是突出的表现。
  一般情况下孕妇只要定期到医院检查,医生会提醒,正常的整个孕期体重增加20~25斤,孕早期增长1.5~2斤/月,中晚期增长0.3~0.5公斤/周,孕妇可以自己测量,如果发现体重比上述标准增长快,就要控制饮食。
  孕妇一般每天吃主食5~6两,蔬菜500克(多吃带叶、带根的,少吃淀粉类的),水果不超200克,最好分5~6餐,其中一餐加粗粮1两,这样既可以保证胎儿生长发育的要求,还可避免大人体重过快增加,能够有效地避免患糖尿病的一些风险。
  刘主任建议:孕妇在没有流产先兆的前提下,餐后半小时可以适当进行运动,比如快走、简单的上肢运动、缓慢的游泳都可以及时消耗餐后热量,增强机体对胰岛素的作用,降低血糖。
  目前孕妇糖尿病的检查已经纳入常规检查的范围,孕妇可定期检查。孕期得过糖尿病的人等孩子出生后除了要坚持运动,最好做相关的检查。
TOP
6#

妊娠糖尿病饮食6大原则

在营养门诊若见大腹便便的孕妇,多半是因为妊娠糖尿病而转诊给营养师做饮食指导的。赫然发现自己竟是高危险妊娠的孕妇,准妈妈常感到茫然、错愕及担心。如果您是“糖妈妈”,该怎么办呢?
  什么是妊娠糖尿病
  原本并没有糖尿病的妇女,于怀孕期间发生葡萄糖耐受性异常时,就称为“妊娠糖尿病”,可能引起胎儿先天性畸形、新生儿血糖过低及呼吸窘迫症候群、死胎、羊水过多、早产、孕妇泌尿道感染、头痛等,不但影响胎儿发育,也危害母亲健康,因此怀孕期间检查是否有糖尿病是很重要的。
  妊娠糖尿病之孕妇有可能在下次怀孕时再发生,如果再次怀孕应及早告知医生并作检验。曾罹患此症之孕妇,中老年后出现糖尿病的机率比正常妇女高,故产后应设法维持适当的理想体重及保持规律的饮食、运动习惯,并定期检验血糖值。
  妊娠糖尿病怎么测
  于妊娠24~28周时,经过口服50克的葡萄糖筛检及100克口服葡萄糖耐受试验,测出空腹、餐后1小时、2小时及3小时之血糖浓度,若发现其中至少有两项数值高于标准值时(空腹,105mg/dl;餐后1小时,190mg/dl;餐后2小时,165mg/dl;餐后3小时,145mg/dl),则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。
  妊娠糖尿病的高危险群
  与罹患妊娠糖尿病相关的因素有:种族、糖尿病家族史、肥胖、过去有不明原因的死胎或新生儿死亡、前胎有巨婴症、羊水过多症及孕妇年龄超过30岁等。若具有以上危险因素条件之一的孕妇,您更应重视妊娠期间糖尿病的筛检。
TOP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